古诗文网

离合郡姓名字诗原文及赏析

两汉:孔融

原文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时进止,出行施张。
吕公饥钓,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六翮不奋,羽仪未彰;
龙蛇之蛰,俾也可忘。
玟璇隐曜,美玉韬光。
无名无誉,放言深藏;
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以下几句,详说“退却”,回应到开头。“龙蛇之蛰”见《易·乾·文言》:“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求伸、存身,互文见义。诗人引此成句,意在不是消极存身,而应积极求伸,待时而动。“俾也可忘”见《诗经·邶风·日月》。也,之,代词。要麻痹对手,使自己成为可忘之人,不加戒备。“玟璇隐曜”以下五句都承上蛰伏铺开描写。“放言”有二解。《论语·微子》“隐居放言”,包咸注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也。”《易·坤·文言》:“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括囊,闭束袋口,后因以比喻闭口不言。可见这两句不求名利,不言世务,亦非消极存身,而在谨慎进取。

  “按辔安行”,压住缰绳,使车马安闲徐进。这一句似乎是承上“放言深藏”,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然而下面“谁谓路长”,一句兜转,锋芒毕露。它与《论语·泰伯》“任重而道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反,是一种真理在手,胸有成竹,稳操胜算的乐观信念,这也再现了诗人在青州被围,“流矢雨集,戈矛内接”的危急情况下,“隐几读书,谈笑自若”,从容镇定的可爱形象。这首诗的确是诗人免官后的行事准则。孔融在免官后年余,又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宾客日盈其门,融常叹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他确实做到了没有失言。后来路粹枉状杀他,只好算老帐,抓他二十年前在北海说的和十年前与祢衡说的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而这些话尽是路粹和曹操的夫子自道,曾教鲁迅发笑过的。人为刀俎,己为鱼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操们太卑鄙了。所以苏轼作《孔北海赞》曰:“文举在天,虽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视公如龙,视操如鬼。”(《东坡集》卷二十)

  这首诗的艺术特征,也有值得一谈的地方。首先,此篇是政治抒情诗,却用离合体来表达,一身二任,难度很大;若无高超笔力,难免顾此失彼,无异作茧自缚,旱海行舟。但在言出祸随的黑暗时代,不是回互其辞使人昏迷的离合体,又难以表达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匠心独运,因难见巧,居然写得珠联壁合,两全其美,凑泊无迹,浑然天成。正如《文心雕龙·风骨》引刘桢语说的:“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

  其次,使事用典,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但堆垛故实,翻腾旧句,则又如眼着金屑,不能卒读。而这首别有寄托的离合体则不然,它借重经史成句以售其巧,典故越习见,越多,表达效果反而越好。诗人因利乘便,正好“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若有意,若无意;若连贯,若不连贯。久经咀嚼,义蕴深远。加上“四言文约意广”(钟蝾《诗品序》),一字又可虚涵数意,故能广包众理,耐人寻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好调动欣赏者的再创造。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4-47页

孔融生平简介_孔融个人成就_孔融轶事典故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猜您喜欢

咏雪离合诗原文

南北朝:王韶之

霰先集兮雪乃零,散辉素兮被檐庭。曲室寒兮朔风厉,州陆涸兮群籁鸣。

嘉猷以诗言志故亦本予志以答之原文

明代:王绅

忆昔盍簪日,念子思有为。投笔长叹息,慨然赋新诗。

鸿鹄千里志,浩浩不可羁。况当盛明世,翱翔政其时。

自惭鹪鹩质,栖栖恋茅茨。岂不欲高迈,明命那忍违。

锦江春色暮,和风入罗衣。援瑟鼓复作,尚叹知音稀。

咏雪离合诗原文

南北朝:王韶之

霰先集兮雪乃零,散辉素兮被檐庭。曲室寒兮朔风厉,州陆涸兮群籁鸣。

离合赋物为咏咏火原文

南北朝:王融

冰容惭远鉴,水质谢明晖。是照相思夕,早望行人归。

十月十一日夜梦中赋诗一首既觉忘前四句枕上足成之原文

元代:陶宗仪

柳风轻娜娜,竹雨净娟娟。有只书千帙,无多屋数椽。

村深居自好,心远老相便。载酒溪翁羡,桃源小洞天。

贺新凉 其庸诗人携谒吴梅村墓 墓为君新考定核实重建者 颇为壮观

近代:钱仲联

诗派尊初祖。数曼殊、南侵年代,梅村独步。姹紫嫣红归把笔,睥睨渔洋旗鼓。

彼一逝、早如飞羽。东涧曝书差挹拍,问他家,高下谁龙虎?

轮此老,自千古。

娄东家巷吴东旅。诉衷情、淮南鸡犬,不随仙去。遗冢堂堂斜照外,今有冯唐频顾。

把当日、丰碑重树。我客吴趋同拜谒,仰光芒、石壁山前路。

伟业在,伟如许。

九仙山十二景步明代诗人张士宾原韵原文

清代:苏履吉

一朵奇花带笑拈,何年移种此山岩?至今犹见空中色,自是西来玉骨纤。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原文

宋代:释印肃

问他怎如此,日轮正当午。
鼻孔廓辽天,我道无门户。
唯佛与佛知,有为无作做。
若问如何道,瞪目不相顾。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原文

宋代:释印肃

朝朝去礼拜,谁识丹霞在。
打倒木佛烧,院主反招罪。
得相而无相,参方会不会。
如来非大身,老卢快踏碓。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原文

宋代:释印肃

殿堂何所有,梦幻非坚久。
竹木从何来,个个人空手。
石人解采画,木女添灯油。
此事谁得知,真实泥牛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