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咏萤原文及翻译

唐代:虞世南

原文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赏析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

  此诗前两句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此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也即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1、王定祥,黎时龙编著. 唐人咏物绝句评注选绎[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2.12.第55页

2、韩达编著. 古代哲理诗词三百首[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4.09.第40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注释
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白天伏在草丛里,夜晚飞出来。种类很多,通称萤火虫。
的历(dí lì):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
飘摇: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畏:怕。

虞世南生平简介_虞世南个人成就_虞世南轶事典故

虞世南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猜您喜欢

送张少参考绩原文

明代:王云凤

岷山渭水惯同游,暂向东亭系客驺。万里孤鸿又南去,一樽相对灞陵秋。

蝶恋花 其三 咏萤原文

清代:王士禄

雨后桐阴清似沐。苔色盈阶,淡月明于玉。此际流萤飞簌簌。

穿廊黏砌纷空曲。

才堕花梢还入竹。欲下仍高,偏旁池边屋。巧入风帘轻扑扑。

幽光凉映须眉绿。

丁未秋日旅食京师偶成咏物二首 其二原文

清代:王家枚

声声哀怨出林业,琴自无弦曲自工。尽汝抑扬鸣驿路,是谁赏识到焦桐。

丁未秋日旅食京师偶成咏物二首 其一原文

清代:王家枚

莫笑涂鸦到处忙,传来墨迹俨君王。霜高陇北淩飞白,叶下江南榻硬黄。

赝本一时凭刊落,鸿才几辈奋翱翔。家书欲寄浑难说,为报平安在异乡。

咏物原文

清代:王恩浩

老蛟起陆泽龙潜,阅世茫茫百感添。蝶使无才威已挫,蚁王有智弱能兼。

空馀豪怒凭蛙轼,莫遏横行剪蟹钳。吮血蚊多肤噬虱,谁将丑类付昆炎。

流萤篇原文

明代:王宠

熠熠流萤度草堂,耿耿银河秋夜长。
萦回拂栋光难定,窈窕穿花焰更藏。
山人书剑黯生尘,憔悴年来白发新。
枉将艳采投虚寂,却似余辉借比邻。
海萤流萤殊可怜,琉璃甲帐水晶帘。
映看宝靥千金笑,照看蛾眉百倍妍。
合德宫,昭阳殿,天人亲扑桃花扇。
几回邀得九重欢,凤辇淹留传夕箭。
今日胡为溪水头,风篁烟柳共新秋。
不归天上琼楼队,却伴山中病客愁。

咏物四首 其一 秋蝇原文

清代:陶育

疑他天地竟无秋,鼓翅营营闹不休。一霎炎威何处去,谗人今日也低头。

咏物四首 其四 秋蝉原文

清代:陶育

偶然脱却螳螂口,又是临风响遏云。休认而今栖处稳,枝头黄叶已纷纷。

咏物四首 其三 秋萤原文

清代:陶育

纷萤营夜苦奔驰,腐草前身不自知。瑟瑟金风霜露下,可知光耀几多时。

咏物四首 其二 秋蚊原文

清代:陶育

负山无力枉张戈,团扇功微奈尔何。莫再成雷喧暮夜,穷黎膏血已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