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的诗文全集

  到了明代万历末年,定窑宝鼎已经传到唐顺之先生的四世孙(唐凝庵的孙子)唐君俞之手。当时江苏淮安有个富商名叫杜九如,到处出重价收买古玩。他早就听到唐家定窑鼎的盛名,于是想方设法,托人介绍,来到常州唐家,再三请求一观。唐碍于情面,即将复制品出示,杜九如一见之下,爱不释手,死皮赖脸,纠缠不休,并拿出纹银一千两,硬是要唐君俞出让,唐推却不掉,只得让杜把复制品买了回去,杜喜出望外,谢了介绍人二百两银子。
  唐君俞为人厚道,生平从来未做过欺人之事。过了几天,就托介绍人去对杜九如说:“你买去的鼎是假的,是一个复制品。”并表示愿将银子退还。那里知道杜九如根本不相信,反以为唐要反悔,不但不要银子,连复制品都不肯让人家看;唐君俞无可奈何,只得亲自带了真鼎上门找杜,在真假两鼎对比之下,杜才相信。当然,杜是不会让唐把真鼎再带回去的,这样两座定窑鼎都落入杜九如之手。
  因为定窑鼎的名气太大了,当时的古玩商都在动它脑筋。杜九如死后,定窑鼎传给了儿子杜生之。有一个徽州古玩商王廷吾,手段阴险狠毒,他打听到杜生之是个纨绔子弟,就成天陪着这位阔少爷到处玩乐,吃喝嫖赌,不到一年,杜就把祖上留下的万贯家财,挥霍殆尽。王廷吾乘机借钱给杜,利上滚利,不觉已经欠王廷吾八百多两银子。王一看时机已到,就连吓带逼,指名要杜用定窑鼎作价抵债。杜生之无力还债,真假两鼎都被王以践价夺走。
  王廷吾是一个以倒卖古董闻名的大投机商。骗到定窑鼎以后,开价要卖一万两银子,一时那里去找买主!王就伪造了几座赝品,有方的、有圆的,四出招摇撞骗。有一个泰兴人季因是素闻宝鼎之名,竟化了五百两银子向王买了一个方的,季特地请常州人赵再思鉴定。赵是唐君俞的老朋友,在唐家见过真品,一听季买到了唐家定窑方鼎,不禁哈哈大笑说:“唐家定鼎是圆的,怎么会变成了方的呢!”竟不屑一顾。季又气又恨,立即具状向衙门控告王廷吾伪造古玩、诈骗钱财,王看到情况不妙,只得请人调解,赔偿了几件古玩给季,才免去一场官司。
  王廷吾有一个中表叫黄正宝,喜爱收藏古玩书画,有一次,黄将一幅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真迹托王廷吾转卖,索价一百二十两银子。黄深知这位老表掮客心术不正,事先有画上做了个暗记。果然不出所料,王背地里请画师照原样复制一幅,谎说画没有卖掉。黄派了一个精明的家人王佛元去取画,两人事先商定了对策。佛元到了王家一看,见画上没有暗记,马上说:“我家主人叫我来取画,他自己还要来看定窑鼎,商量买价。”廷吾信以为真,就将宝鼎取了出来,正巧黄正宝赶到,听到古画被掉了包,当即责问廷吾,为何以假代真?正在争吵之时,王佛元抢过宝鼎就走,廷吾上前扯住争夺,失手落地,这件无价之宝顿时裂成碎片,廷吾恨极,以头猛撞黄正宝的胸口,黄躲避不及,肩部受了重伤,回家过不久就不治身死。
  王廷吾一见闯下大祸,连夜弃家逃奔杭州,隐姓埋名,不敢露面。过了年余,事情慢慢过去了,王又开始活动起来,扬言定窑宝鼎仍在自己手里。当时明宗室潞藩朱常芳流寓在杭州,听到定鼎还在,就令门客俞启云到处寻访。有一次,俞在西湖遇见了王廷吾,王出视复制品大肆夸耀。俞不辨真假,立刻引王去见潞藩。经过讨价还价,潞藩以二千两银子买了焉,王得一千六百两,俞得四百两。王得款后就溜之大吉。
  这只假鼎藏在潞藩船上,由一名厨役保管,有一次潞藩想要看鼎,命厨役开闸取出,不料一个失手,折断了一只鼎足,厨役恐惧万分,当即投水自杀。
  不久,清兵大举入杭,潞藩仓皇撤退,这座断了足的定窑鼎复制品,被家人沉入钱塘江中。

后世评价

  唐顺之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及乐律皆有研究。唐顺之的文学主张早年曾受前七子影响,标榜秦汉,赞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中年以后,受王慎中影响,察觉七子诗文流弊,尤其是散文方面,七子抄袭、模拟古人,故作诘屈之语。于是抛弃旧见,公开对七子拟古主义表示不满,提出师法唐宋而要"文从字顺"的主张。他是明中叶重要散文家。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同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唐宋派代表。

唐顺之的诗文

家僮自野田携黄菊二株至轩中感而有作三首 其三原文

明代:唐顺之

不沾春色也秾纤,小院疏篱秘靓严。人比孤花清入圣,天然真味淡非盐。

未须采摘供调药,为嗅馨香置近檐。落英好护余根在,来岁还看茁玉尖。

登屠翰林仍台作二首 其二原文

明代:唐顺之

一上高台兴不孤,望中总总入虚无。烟霏春变阴晴气,草树天输海岳图。

对酒笑将花是伴,销忧谁问土非吾。知君苦厌卧此地,能令肺病苏时屠。

三沙病后夜起玩月书怀原文

明代:唐顺之

军中元不解衣裳,夜倚危樯歌慨慷。巳惯羸躯常食少,从教短发尚心长。

海能尽月空无水,潮定期风飒有铓。不为督师经远涉,何由此地玩清光。

介溪相公见赠次韵原文

明代:唐顺之

不才黾勉从王事,戎马驱驰南北仍。意气本非投笔客,生涯聊似出山僧。

兵谋岂足窥韬豹,国士犹惭赋大□。赖有庙谟曾密授,海氛应见计时澄。

和陈黄潭东归一首原文

明代:唐顺之

吾亦欲归让公早,此行不异登仙好。试看苦战东海尘,何似高眠北窗晓。

宦情凫鹤任短长,世事鹊鸠谁拙巧。他年约访祝融峰,烂煮青精相对老。

松关原文

明代:唐顺之

月出照松关,松阴正满地。恐有山僧归,终夜不须闭。

观道士祈雨二首 其二原文

明代:唐顺之

巫舞商阳古有之,神灵风雨灌坛时。阴阳夑理输谁力,秪遣儿童颂法师。

病中秋思八首 其七原文

明代:唐顺之

何年海上入妖氛,满地楼台尽一焚。刃露雪霜惊壮士,阵翻蛱蝶扫□军。

星河避影宵烽逼,砧杵停声哭巷闻。野老无能效筹策,空弹长铗对秋云。

题陈推官罗江号二首 其一原文

明代:唐顺之

高卧曾分白鸣沙,清溪深处采三花。总为征书出空谷,衣裳犹自染云霞。

题张学士阳峰卷原文

明代:唐顺之

阳山秀色满南州,薜荔丛生楚客游。三峡猿声偏入夜,千岩枫叶早知秋。

仙人结宅云烟近,太史藏书洞壑幽。便欲焚鱼应未得,共言明主待谟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