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梁启超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的诗文全集

密谋反袁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二月,熊希龄内阁倒台。尽管袁世凯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但这个没有多少实权的职位,实在难以引起梁启超的兴趣。十二月,他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携家迁往天津。以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委派他考察地方司法教育事宜,梁启超都推辞未就。在此期间,梁启超与袁世凯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既不满于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但又对他寄于希望。对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和企图帝制自为的行径,梁启超是反对的。

  由“二十一条”引起的政治风潮刚刚开始消歇,袁世凯就加快了恢复帝制的步伐,公开打出了复辟帝制的旗帜。只是到这时候,梁启超才对袁世凯完全失望。面对全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的反袁斗争,梁启超恐为“牛后”,终于发出了讨袁檄文。八月二十日,梁启超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和武力威胁,毅然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正告袁世凯之流不要“无风鼓浪,兴妖作怪,徒淆民视听而贻国家以无穷之戚”。与此同时,梁启超又与蔡锷密谋,积极策划武力讨袁。十二月二十五日,蔡锷在云南组成讨袁“护国军”,梁启超于民国四年(1915年)底从天津来到上海。他与蔡锷等人函电往来,帮助护国军拟定计划,起草文告;又与广西都督陆荣廷秘密联络,促其独立。民国五年(1916年)三月,梁启超应陆荣廷的邀请,绕经香港、越南赶到广西,直接参加护国运动。五月六日,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梁启超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在职期间,军务院的布告、文电大都由梁启超亲自执笔。

  护国运动以后,梁启超就深深地陷入北洋军阀的内部纷争之中了。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六日,袁世凯病死。之后,北洋派系的另一个军阀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主持国务院事务,成为新的实力人物。梁启超很快成为段祺瑞的支持者。他在给南方各都督司令的电文中说:段祺瑞“宅心公正,持躬清直,维持危局,非彼莫属”,否则“大局将不可问”,要他们协力予以援助。在北京政府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召集国会复会,并表示要惩办帝制祸首之后,梁启超便活动撤销军务院,以避免与北方对峙而发生冲突。在梁启超的一再催促下,军务院于七月十四日宣告解散,南北“合作”,段祺瑞轻而易举地“统一”了中国。

晚期生涯
  民国六年(1917年)三月,段祺瑞、黎元洪在对德宣战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梁启超不顾全国多数人的反对,支持段祺瑞对德宣战。当参战案被国会否决后,梁启超甚至指示研究系议员辞职,以向黎元洪和国会施加压力。在两派互相倾轧的斗争中,段祺瑞及梁启超运用各种手腕,先借助张勋“辫子军”赶走黎元洪,然后又反过来讨伐张勋复辟清室的罪行,最后,段祺瑞又以“再造共和”为资本,重新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大权。梁启超和研究系,也因拥段有功而成为新内阁的重要成员,梁启超还挂上了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的头衔。这时候的梁启超,可以说是志满意得,雄心勃勃。然而他却再一次错估了局势,委身投靠腐败透顶的北洋军阀,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梁启超在任职期间,极力为段祺瑞扩充军备、巩固统治效劳,并代表北京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两笔以损害民族利益为代价的借款。这些军阀及其同伙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遭到舆论界的严厉谴责。七月,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是宪法研究会的领袖人物,他凭藉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全力为段祺瑞张目。

  民国六年(1917年)九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十一月十五日,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也递送了辞呈。从此以后,梁启超就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转而以主要的精力,来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了。民国七年(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民国十六年(1927年)阴历五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梁启超由天津赶至北京料理丧事。民国十七年(1928年)著《辛稼轩年谱》,未竟。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参考资料:

1、梁启超《三十自述》

2、《康有为政论集》,第1125页

3、《三十自述》,《饮冰室合集》文集

梁启超的诗文

浣溪沙 其一 台湾归舟晚望原文

清代:梁启超

老地荒天閟古哀。海门落日浪崔嵬。凭舷切莫首重回。

费泪山河和梦远,彫年风雨挟愁来。不成抛却又徘徊。

虞美人 自题小影寄思顺原文

清代:梁启超

一年愁里频来去。泪共沧波注。悬知一步一回眸,嵌著阿爷小影在心头。

天涯诸弟相逢道。哭罢应还笑。海云不碍雁传书,可有夜床俊语寄翁无。

好事近 其一 代思礼题小影寄思顺原文

清代:梁启超

昨日好稀奇,迸出门牙四个。刚把来函撕吃,却正襟危坐。

一双小眼碧澄澄,望著阿图和。肚里打何主意,问亲家知么。

沁园春 己巳送汤佩松原文

清代:梁启超

可怜阿松,万恨千忧,无父儿郎。记而翁当日,一身殉国,血横海峤,魂恋宗邦。

今忽七年,又何世界,满眼依然鬼魅场。泉台下,想朝朝夜夜,红泪淋浪。

松兮躯已昂藏,学问算爬过一道墙。念目前怎样,脚跟立定,将来怎样,热血输将。

从古最难,做名父子,松汝嵌心谨勿忘。汝行矣,望海云生处,老泪千行。

鹧鸪天 丁卯中秋李夫人三周忌日原文

清代:梁启超

露气凄微稍见侵。自携瘦影步花阴。屋梁正照无情月,庭树犹栖不定禽。

河影没,漏声沈。销磨佳节得孤吟。云鬟玉臂三年梦,碧海青天一夜心。

鹊桥仙 自题小影寄给思成原文

清代:梁启超

也还美睡,也还善饭,忙处此心常暇。朝来点检镜中颜,好像比去年胖些。

天涯游子,一年恶梦,多少痛愁惊怕。开缄还汝百温存,爹爹里好寻妈妈。

蝶恋花 其一 感春原文

清代:梁启超

倚遍黄昏人瘦削。愁对阴阴,旧日闲池阁。记得燕来风动幕。

是谁偷觑秋千索。

一雨做成新梦恶。梦里罗衾,恰似郎情薄。早识护铃成漫约。

余英悔不春前落。

浣溪沙 其二 乙丑端午夕俄公园夜坐原文

清代:梁启超

饱听官蛙闹曲池。那更鸣砌露虫悲。错撩人是月如眉。

坐久漏声催倦夜,归来长簟梦佳期。不缘无益废相思。

念奴娇 基隆留别原文

清代:梁启超

司勋伤别,况天涯春尽,番番风雨。行也安归留不得,断渡似闻铃语。

西北云深,东南地坼,万恨凭谁补。扁舟去后,残蟾应恋江树。

为问枝上啼红,千山鹃老,颜色能如故。草草东流村壁字,平地几回今古。

碧涨量愁,玉珰缄泪,影事君看取。落潮今夜,酒醒梦坠何处。

西河 基隆怀古原文

清代:梁启超

沈恨地。百年战伐能记。层层劫烬閟重渊,潜虬不起。

但看东海长红桑,蓬莱极目无际。

耿长剑,谁更倚。虞泉坠日难系。鼓声断处月沈沈,浪淘故垒。

返魂槎客若重来,酬君清泪铅水。

夕阳一霎见蜃市。又罡风、吹堕千里。欲问人间何世。

看寒流涌出,汉家明月,消瘦姮娥山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