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密

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在瓦岗军原领袖翟让准备让位给他时,翟让的哥哥却从中阻拦。他不得已杀瓦岗军旧主翟让,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屡败。后被越王杨侗招抚,又因与宇文化及的拼杀中损失惨重,不久被王世充击败,率残部投降李唐。没过多久又叛唐自立,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 ►的诗文全集

  杨玄感听了三策后说:“您说的下策,才是上策。现在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不攻取它,怎能影响世人?并且经过城镇却不攻打,用什么显示威力?”李密的谋略就没有执行。

  杨玄赶到洛阳后,连打几仗都取得胜利,自以为天下百姓都响应他,一个早晚就可夺取天下。抓获隋朝的内史舍人韦福嗣后,把机要事务交他办理,从此征战大事,不由李密一人主持。韦福嗣本来不是同伙,由于战败被俘,每当商议谋略,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杨玄感后来要他起草布告文书,韦福嗣坚决推辞。李密推测他的心意,就对杨玄感说:“韦福嗣本来不是同志,实质上抱着观望态度。您刚举义旗,却让奸细留在身边,必然被他误事,请您将他斩首来向人们道歉,人心才会安定。”杨玄感说:“哪会这样?”李密知道说了无用,私下里对关系亲密的人说“:杨楚公喜爱造反却不打算成功,怎么办?我们将会当俘虏了!”后来杨玄感准备向西进军,韦福嗣终究逃回洛阳去了。

  隋朝左武卫大将军李子雄因事获罪被捕,押送到炀帝的行宫去,他半路上杀掉押送官员,逃亡投奔杨玄感,就劝说杨玄感赶快称帝。杨玄感向李密征求意见,李密说:“秦朝末年陈胜想要称王,张耳劝阻因而被赶走;东汉末年曹操准备要挟献帝赐给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则、虎贲、斧钺、弓矢、禾巨鬯等九种器物作为夺取政权的演习,荀彧制止因而被疏远。今天我如果说直话,又怕走上张耳、荀彧的老路;如果阿谀奉承顺着您,又不是我的本意。为什么呢?起兵以来,虽然频频胜利,但到州郡县城,还没有人响应。洛阳的防守力量比较强大,各地的援兵越来越多。您应身先士卒,尽快平定关中,却想急于称帝,为什么要向人们表现器量狭小呢?”杨玄感笑了笑就作罢了。

智脱虎口
  隋朝将领宇文述、来护儿等人率领军队就要到了,杨玄感问道:“有什么对策?”李密说:“元弘嗣在陇右统帅着强大的军队,如今可以假称他要造反,派遣使者来迎接您,用这个理由率领部队进入潼关,就可以瞒住广大兵众。”于是带着队伍向西撤退。到陕县,杨玄感想围攻弘农宫,李密劝谏说:“您现在哄着广大兵众向潼关撤退,办好这事就得迅速,何况追兵快到,哪能停留!如果前进不能据守潼关,后退又无处可守,广大兵众一旦逃散,用什么保全自己?”杨玄感不听,就去围攻弘农宫,围了三天没能攻克,才带上队伍向西走。到达阌乡县,追兵赶上来了,杨玄感战败。李密秘密地进入潼关,被追捕的人捉住。当时隋炀帝在高阳县,李密和他的同伙要被一起押送到那里去,他对同伙们说:“我们的性命,如同早上的露水,如果被送到高阳,一定会被剁成肉酱。眼下在路上,还可想想办法,怎能送去遭受酷刑,而不设法逃避呢!”大家表示同意。他们中多数人带有金钱,李密叫他们亮在押送官员面前说:“我们死后,请用这作为经费安葬,余下的就全部报答你的恩德。”押送官员被金钱利诱,答应了他们。出潼关后,防备逐渐放松,李密请求买来酒菜,每天晚上吃吃喝喝,吵吵闹闹,通宵达旦,押送官员不把这当回事。走到邯郸县,李密等七个人挖穿墙壁逃掉,去投奔平原县的叛军头目郝孝德,郝孝德对他不大尊重,李密就走了。

李密的诗文

赐饯东堂诏令赋诗原文

魏晋:李密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淮阳感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隋代: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淮阳感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隋代:李密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魏晋:西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 一作:祖母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