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唐寅

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的诗文全集

  唐寅的花鸟画,传世作品不多,现存作品有《墨梅图》、《风竹图》和《鸲鹆鸣春图》以及《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画风远法宋元水墨画.近师沈周的变革创新,刻意求精。如在《墨梅图》中唐寅用水墨画梅花一枝,意笔写花干,没骨法点梅花,笔法秀逸洒脱,颇具质感。而《鸲鹆呜春图》则用水墨随意点画,较之沈周则更为活泼洒脱,较之林良、吕纪又不像他们那样粗犷豪放,而是自有一番清新活泼之趣。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的统计,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南方画派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此外,诗与四的和谐一致,也是唐寅画的又一特色。比如,唐寅的诗文,豪放不羁,戏语中寓忧思;他的绘画也和诗一样,如纵壬中见深沉,戏笔中寓思想。其三,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唐寅绘画中的题诗和情感,紧扣画的主题和意境,以阐发或充实画面的内涵思想。而作品中的望背兰墨,又通过象征、寓意、拟人化等手法或意境的创造,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唐寅书画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画的题材内容,促进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鸟各科的全面发展,加强文人画自我表现意识等,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唐寅的诗文

金阊送别图原文

明代:唐寅

金阊杨柳麦尘丝,又送吾儿上路岐。
若到长安见知己,为言贫甚转工诗。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9原文

明代:唐寅

花开烂漫月光华,
月思花情共一家;
月为照花来院落,
花因随月上窗纱。
十分皓色花输月,
一径幽香月让花;
花月世间成二美,
傍花赏月酒须赊。

梅枝图原文

明代:唐寅

东风吹动看梅期,箫鼓联船发恐迟。
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李端端落籍图原文

明代:唐寅

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
谁信扬州金满市,胭脂价到属穷酸。

山居客至图原文

明代:唐寅

红树黄茅野老家,日高山犬吠篱笆。
合村会议无他事,定是人来借花时。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 其一原文

明代:唐寅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

月下几般花意思?花间多少月精神?待看月落花残夜,愁杀花间问月人!

枯木图原文

明代:唐寅

枯木萧疏下夕阳,漫烧飞叶煮黄鲿。
与君且作忘形醉,明日驱驰汗浣裳。

洞山图卷原文

明代:唐寅

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
君令自称亦私淑,渔钓须当借一湾。

高山奇树图原文

明代:唐寅

高山奇树似城南,兀坐联诗兴不厌。
一自韩孟归去后,谁人敢把兔毫拈。

画盆石菖蒲原文

明代:唐寅

水养灵苗石养根,根苗都在小池盆。
青青不老真仙草,别有阳春雨露恩。

早起虚庭赋考盘,稻田新纳十分宽。
呼童摘取菖蒲叶,验到秋来白露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