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黄巢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的诗文全集

  纵观这位农民领袖大规模“吃人不吐骨头”行径,其野蛮,残酷,恐怖,骇人听闻,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残酷暴政统治者,起义军首领,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数。但是,像黄巢以人肉为粮糗的恶行,绝非一般意义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人性灭绝的屠杀。黄巢起兵还引发了拥兵割据的藩镇遍布全国,此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贼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
  “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资治通鉴·第二二五卷》)
  下面介绍几个名词。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里去壳或捣碎。
  臼:舂米的器具,用石头或木制成,中部凹下。
  碓:舂米用具,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有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会连续起落,去掉石臼中糙米的皮。
  搞清了这些工具,就可以很清楚黄巢是怎么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了。他把人抓来,活生生地放入石臼里,然后像舂米一样,用巨碓把人碾成肉泥,来填饱士兵们的肚子。在围困陈州的三百多个日夜里,黄巢动用了数百个这样的巨型杀人机器,同时开工,流水作业,日夜不停。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间碾为肉糜。陈州四周的老百姓吃光了,为扩大原料供应来源,又“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

墓葬之谜
  山东莱芜市圣井乡祥沟村有一棵名为“将军树”的古槐,传说就是这棵树下曾留下黄巢的足迹。
  根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公元884年,唐朝政府确信黄巢已经死于狼虎谷。于是,大唐官员们在他的身死之处建了一块石刻,标明这位造反者的葬身之地,以警醒世人。
  然而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很多书籍中却另有说法:他们相信黄巢没有死于狼虎谷,而是逃脱之后死于他处。
  清代学者聂剑光所著《泰山道里记》有这样的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 经专家考证,这里就是《泰山道里记》所记载的黄巢墓,此地与狼虎谷相距几十公里,如果真的是黄巢尸骨的埋葬地,那么则证明黄巢真的没有死于狼虎谷。

黄巢的诗文

自题像原文及赏析

唐代: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不第后赋菊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