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的诗文全集
(二)陆羽《茶经》受到皎然的指导、启发
皎然年长陆羽13-14岁,大一轮,两人“缁素结交”时皎然已到过庐山、泰山、崂山、嵩山、长沙、衡阳、饶州、洪州以及苏南各地、剡溪、天台等处,他交友广泛,阅历丰富,对不少大庙的僧侣饮茶已颇有心得,佛院饮茶早已成习。有些寺院设有专门的“茶堂”,用作僧侣们潜心论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专门派有“茶头”及“施茶僧”,用以烧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迹许多大庙后对佛门茶理修炼很深。从他的许多茶诗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丰富的茶叶知识。……
昨夜西峰两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陆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常诗论、探讨,陆羽写成了《茶经》三卷。但在皎然看来,陆羽闭门写书,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观点,他还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谁能对茶圣提出批评?只有皎然大师),他在《饮茶歌郑容》一诗中指出“……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他爱之深所以评之切,他让陆羽深入茶山研究茶叶载培、管理、采摘、煎制等茶事,以补充、修改《茶经》。
皎然年长陆羽13-14岁,大一轮,两人“缁素结交”时皎然已到过庐山、泰山、崂山、嵩山、长沙、衡阳、饶州、洪州以及苏南各地、剡溪、天台等处,他交友广泛,阅历丰富,对不少大庙的僧侣饮茶已颇有心得,佛院饮茶早已成习。有些寺院设有专门的“茶堂”,用作僧侣们潜心论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专门派有“茶头”及“施茶僧”,用以烧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迹许多大庙后对佛门茶理修炼很深。从他的许多茶诗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丰富的茶叶知识。……
昨夜西峰两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陆羽在妙喜寺寄宿了三、四年的时间里,他们经常诗论、探讨,陆羽写成了《茶经》三卷。但在皎然看来,陆羽闭门写书,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观点,他还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谁能对茶圣提出批评?只有皎然大师),他在《饮茶歌郑容》一诗中指出“……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他爱之深所以评之切,他让陆羽深入茶山研究茶叶载培、管理、采摘、煎制等茶事,以补充、修改《茶经》。
(三)皎然为陆羽写《茶经》提供了物质条件
皎然不但悉心指导陆羽,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还给陆羽提供安静写作环境,同时还为陆羽解决了写作《茶经》所需要的实验场地、设备、仪器等等。因为以皎然为住持的妙喜寺在长兴顾渚山置有茶园(后为贡茶基地),这个顾渚茶园是陆羽《茶经》最好的实验室、试验基地。有《顾渚行寄裴方舟》诗为证:“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大家知道即使条件下你要搞一个茶场涉及载培、施肥、管理、采摘等一连串事情,也不容易,何况是古代一个条件优良的实验茶场,……这一切皎然大师都为陆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几年后皎然为使陆羽有一个更加安静、方便的写作环境,又在苕溪之滨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到处寻找外出考察的陆羽让他回来安心居住写作……
皎然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