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卢思道

卢思道

卢思道(公元531年-583年)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以才学重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时称“八米卢郎”。北齐末待诏文林馆。北周灭齐后入长安,官至散骑侍郎。一生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北朝。 ►的诗文全集

  读卢思道在隋史中的文学地位以及后人对《从军行》的评价,一定认为卢思道必为与生俱来的天才、德才。其实远不是想象的那般简单。先读这首诗,再读《隋史.卷五七》《北史.卷三十》中的卢思道传,你将有三大感慨。第一,才因于勤非因于天。只要认真的读一读史,琢磨其中的所谓人才,真的是天才寡、勤才多,而勤才加机遇就成了人才。从这个定义上看,卢思道真的不是天才,只能以勤才论。其传载,卢思道16岁那年结识了一位名叫刘松的,如今的少年在这个年龄已是高一的学生了。那个刘松是专做碑铭的,而该是高中生了的卢思道对那些碑铭大多看不懂。正是有了这个刺激和窘迫,他方广罗书籍,发愤而读,数年后终成出众之才。《北史》有两处褒扬思道的才华,其一说得是北齐文宣帝高洋驾崩,朝廷令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善而用。结果是作得好的也才选上一两首,惟有思道被选中八首。由是时人称之为“八米卢郎”。其二说得是思道在北周为官时曾与文友同作《蝉鸣赋》,“思道所为词义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这些品评,应属对他勤而苦学的褒扬。第二,才得于学更成于德。无才学时的卢思道自惭形秽,才名稍显的卢思道却不重修德,隋史对他的评价是“不持操行,好轻侮人”。就是这个原因,他在早年的为官任上常因话无忌、行无轨屡屡犯错,人屡受斥、官屡受贬。《北史》中的第一例,说得是北齐天保中期的时候,朝廷刚将前朝的史籍编撰修成,无顾忌的思道便说了很多攻击轻蔑之言,结果几次受辱、落魄不堪。第二例讲得是他供职北周时,有一年因母病回乡探亲,正值乡人及亲属举兵作乱,他便加盟进去。叛乱被平定后,按当时的律法,思道当被处死。幸而率兵平叛的将领宇文神举知、慕其才名,把他保了下来,才使他再有机会供职于后来的隋朝。史书中说他在朝为官时的保密观念也很差,曾因泄密受处分。只是到了他在隋任官时,操行方面的口碑似乎好了些。这或许是年龄的缘故吧,这时的思道已是五十上下的年纪,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已是“知天命之年”了。据载他逝前还给隋文帝提了一条官制设置方面的建议,当时叫做奏章,令杨坚深为感怀。史书的《卢思道传》开首既言思道“聪爽俊辩,通脱不羁”,那是从积极方面汇总了思道的性情和人格。第三,和因于战亦借于战。思道的一生都目睹着战乱,他的反战意愿源于目、感于身、生于心、溢于情、凝于诗是很自然的事。对治与乱、战与和的品评上,他是赞许汉代的,尽管再早些的周王朝绵延八百年,并不在他称誉之内。为啥?因为他最向往的是汉时边塞的适度用兵后,赢来的各交战方的和解与安定

作品风格

  卢思道诗可分为古诗、乐府两类,风格也迥然不同。乐府诗大多模仿南朝艳情诗,明显受到南齐诗华艳软媚的影响;但《从军行》变传统的五言短诗为七言长篇,把征人思妇的相思离愁与长年不断的征战生活结合在一起,融柔婉轻倩的情调于刚健俊逸的气势之中,对仗工整,用典贴切,较好地融合了南北文风。古诗多为赠别、应酬、咏物,内容无甚新意,但善于从苍秀清远的景色中寻味一种奇迷的情调;《听咏蝉篇》以蝉声的哀嘶对应游子的悲鸣,用蝉质的高洁反衬尘世的鄙俗,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开创后世咏物起兴、长篇大论抒发感慨的结撰方式。卢思道的诗歌对初唐歌行有很大影响。今存《卢武阳集》。

卢思道的诗文

夜闻邻妓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倡楼对三道,吹台临九重。笙随山上鹤,笛奏水中龙。

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逢。谁能暂留客,解佩一相从。

联句作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共甑分炊水,同铛各煮鱼。

上巳禊饮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聊持一樽酒,共寻千里春。

馀光下幽桂,夕吹舞青蘋。何言出关后,重有入林人。

仰赠特进阳休之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幽求遂古,逖听前闻。鸿荒眇邈,篆策絪缊。体国经野,为鸟为云。

果行毓德,或武或文。

于铄君子,含章挺秀。龙翰凤翼,玉荣松茂。逸韵孤峙,奇峰回构。

慕舜匪高,希颜可陋。

艺殚文府,学究书林。尽则穷丽,索隐钩深。灵珠耀手,明镜悬心。

声偃华裔,道冠衣簪。

豹变其文,鸿渐于陆。入作卿士,出为岳牧。千社万钟,玄冕丹毂。

神之听之,介以景福。

汉称广德,晋美剧阳。君亦高蹈,二此鸿芳。知足知止,令问令望。

功遂身退,休有烈光。

闻风伯夷,懦夫自立。祖道疏傅,行人霣泣。公之戾止,僚友胥集。

瞻彼高山,每怀靡及。

余实肤陋,少不及门。挟策问道,拜帚承恩。以兹高义,被于后昆。

式歌且舞,敢赠长言。

听鸣蝉篇原文

隋代:卢思道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

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

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流乱罢还续。酸伤合更离。

暂听别人心即断。才闻客子泪先垂。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

一夕复一朝。坐见凉秋月。河流带地从来崄。峭路干天不可越。

红尘早弊陆生衣。明镜空悲潘掾发。长安城里帝王州。鸣钟列鼎自相求。

西望渐台临太液。东瞻甲观距龙楼。说客恒持小冠出。越使常怀宝剑游。

学仙未成便尚主。寻源不见已封侯。富贵功名本多豫。繁华轻薄尽无忧。

讵念嫖姚嗟木梗。谁忆田单倦土牛。归去来。青山下。

秋菊离离日堪把。独焚枯鱼宴林野。终成独校子云书。何如还驱少游马。

春夕经行留侯墓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少小期黄石,晚年游赤松。应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

疏芜枕绝野,逦迤带斜峰。坟荒隧草没,碑碎石苔浓。

狙秦怀猛气,师汉挺柔容。盛烈芳千祀,深泉闭九重。

夕风吟宰树,迟光落下舂。遂令怀古客,挥泪独无踪。

从驾经大慈照寺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玄风冠东户,内范轶西陵。大川开宝匣,福地下金绳。

绣栭高可映,画栱叠相承。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

阳室疑停燧,阴轩类鉴冰。迥题飞星没,长楣宿露凝。

旌门曙光转,辇道夕云蒸。山只效灵物,水若荐休徵。

薄命叨恩纪,微躯窃自陵。优游徒可恃,周赉永难胜。

后园宴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常闻昆阆有神仙。云冠羽佩得长年。秋夕风动三珠树。春朝露湿九芝田。

不如邺城佳丽所。玉楼银阁与天连。太液回波千丈映。上林花树百枝然。

流风续洛渚。行云在南楚。可怜白水神。可念青楼女。

便妍不羞涩。妖艳工言语。池苑正芳菲。得戏不知归。

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纤腰如欲断。侧髻似能飞。

南楼日已暮。长檐鸟应度。竹殿遥闻凤管声。虹桥别有羊车路。

携手傍花丛。徐步入房栊。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日日相看转难厌。千娇万态不知穷。欲积压妾心无剧已。明月流光满帐中。

游梁城诗原文

隋代:卢思道

扬镳历汴浦,回扈入梁墟。汉藩文雅地,清尘暧有馀。

宾游多任侠,台苑盛簪裾。叹息徐公剑,悲凉邹子书。

亭皋落照尽,原野Ё寒初。鸟散空城夕,烟销古树疏。

东越严子陵,西蜀马相如。修名窃所慕,长谣独课虚。

乐平长公主挽歌原文

隋代:卢思道

妆楼对驰道,吹台临景舍。风入上春朝,月满凉秋夜。

未言歌笑毕,已觉生荣谢。何时洛水湄,芝田解龙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