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的诗文全集

稼轩之从学刘嵒老(瞻)当在此年前后。
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49)稼轩十岁。
(“稼轩师于蔡伯坚之说,首见《宋史》本传,辛启泰著其事于十岁,未知有无依据。”据邓广铭先生考证,稼轩无从蔡氏受学之事,考证详见邓广铭著《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宋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1153)稼轩十四岁。
谛观形势’,盖由此也。”邓按:辛《谱》所云亦未知何据。《济南府志》及《历城县志》中均不载此事。既无可参稽,
宋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1154)稼轩十五岁。
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1157)稼轩十八岁。
宋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1158)稼轩十九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知开封府,
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0)稼轩二十一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卒,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雍)大定元年(1161)稼轩二十二岁。
金主亮大举南犯,稼轩聚众二千,与耿京共图恢复。
十月,金蔡州新息县令范邦彦以其县归宋。(邓按:稼轩与范氏先后南归,忠义相知,后遂婿与范氏。其后邦彦之子如山与稼轩深相投契,至如山之子炎又为稼轩之婿。
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稼轩二十三岁。
正月,稼轩奉耿京命,奉表南归。十八日至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
闰二月,耿京为张安国等所杀,稼轩缚张安国献俘行在,改差江阴签判。
五月,皇太子昚受禅即皇帝位,是为孝宗。
稼轩以分兵攻金人之策干张浚,不被采纳,
稼轩之定居京口及其与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伯)之女弟之结婚,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稼轩二十四岁。在江阴签判任
隆兴二年(1164)稼轩二十五岁。在江阴签判任
江阴签判任满,改广德军通判,
道元年(1165)稼轩二十六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奏进《美芹十论》
与周信道(孚)相结识,
乾道二年(1166)稼轩二十七岁。在广德军通判任
乾道三年(1167)稼轩二十八岁。
在广德军通判任。任满,改建康府通判。
乾道五年(1169)稼轩三十岁。在建康通判任
患<疒颓>疝疾,
乾道六年(1170)稼轩三十一岁。
辛弃疾的诗文

题金相寺净照轩诗原文

宋代:辛弃疾

净是净空空即色,照应照物物非心。
请看窗外一轮月,正在碧潭千丈深。

临江仙·手拈黄花无意绪原文

宋代:辛弃疾

手拈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
卷帘芳桂散余香。
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罗巾浥泪别残妆。
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 且有感於中秋近事 并见之末章

宋代:辛弃疾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水龙吟(次年南涧用前韵为仆寿·仆与公生日相去一日 再和以寿南涧)

宋代:辛弃疾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岁,伴庄椿寿。

夜游宫(苦俗客)原文

宋代:辛弃疾

几个相知可喜。才厮见、说山说水。颠倒烂熟只这是。怎奈向,一回说,一回美。
有个尖新底。说底话、非名即利。说得口干罪过你。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

哭㔶十五章 其三原文

宋代:辛弃疾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谒金门·遮素月原文

宋代:辛弃疾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翻树啼鸦声未彻。雨声惊落叶。宝蜡成行嫌热。玉腕藕花谁雪。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赋葡萄原文

宋代:辛弃疾

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
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乾。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原文

宋代:辛弃疾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原文

宋代:辛弃疾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