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的诗文全集

思想
  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李白的诗文

春日独酌其二原文

唐代:李白

我有紫霞想。
缅怀沧洲间。
且对一壶酒。
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
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
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
宿昔成秋颜。

琴曲歌辞 其二原文

唐代:李白

阏氏黄叶落,妾望白登台。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古风其十三原文

唐代:李白

君平既弃世。
世亦弃君平。
观变穷太易。
探元化群生。
寂寞缀道论。
空帘闭幽情。
驺虞不虚来。
鸑鷟有时鸣。
安知天汉上。
白日悬高名。
海客去已久。
谁人测沈冥。

赠崔秋浦其二原文

唐代:李白

崔令学陶令。
北窗常昼眠。
抱琴时弄月。
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
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
种黍早归田。

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原文

唐代: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

唐代:李白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傍来。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古风其三十八原文

唐代:李白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
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
香气为谁发。

古风 其五十三原文

唐代:李白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

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

系寻阳上崔相涣其三原文

唐代:李白

虚传一片雨。
枉作阳台神。
纵为梦里相随去。
不是襄王倾国人。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录毕归北海 【录竹原文

唐代:李白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