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寇准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的诗文全集

  十月,辽兵攻下祁州,向东南推进,经贝州,直扑澶州城下。这样一来,不仅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事实摆在面前,只有坚决抗敌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凖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甚至当时的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现对大臣不祥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凖促使宋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凖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当车驾缓慢行至韦城时,辽军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从前方飞来。臣僚中又有人劝真宗到金陵躲避敌锋,于是真宗又动摇起来。寇凖十分懂得把握军心民心和“取威决胜”的军事法则。他提醒真宗在大敌压境,四方危机的情况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三寇凖明确指出,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支持寇凖的意见。宋真宗车驾终于北行到达澶州。北宋时,黄河还是从澶州流过的,将澶州城一分为二。

  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凖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寇凖对高琼说:“太尉承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高琼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殉国。”于是寇凖与高琼商议了一番,便一同去见宋真宗。寇凖对宋真宗说:“陛下如果认为我刚才的话不足凭信,可以问问高琼。”没等真宗开口,高琼便说:“寇凖的话不无道理。随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不会愿意抛弃家中老小随您迁都而只身逃往江南的。”接着高琼便请宋真宗立即动身渡河。枢密院事冯拯在一旁呵责高琼对宋真宗鲁莽。高琼愤怒地驳斥道:“你冯拯只因为会写文章,官做到两府大臣。眼下敌兵向我挑衅,我劝皇上出征,你却责备我无礼。你有本事,为何不写一首诗使敌人撤退呢?”高琼命令卫士把真宗的车驾转向北城行进。渡过浮桥时高琼简直是在驱赶卫士前进。当真的黄龙旗在澶州北城楼上一出现,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欢声雷动,气势百倍。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征性地巡视后,仍回南城行宫,把寇凖留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宋真宗几次派人探视寇凖的举动。寇凖与知制诰杨亿在城楼上喝酒下棋,十分镇定。寇凖胸有成竹,使宋真宗不再恐慌。

寇准的诗文

月夜怀杜陵友生原文

宋代:寇准

一忝轺车命,三逢水国春。
重看汉浦月,独忆杜陵人。
旅宦违前计,归田失旧邻。
年来更多绪,清泪满衣巾。

早秋二绝 其二原文

宋代:寇准

一听早蝉响,坐悲芳岁阑。新秋空索寞,前事但心酸。

南宫宿斋原文

宋代:寇准

南宫向夕景弥清,风竹萧然动远情。忆到陕城东阁伴,拂窗敲砌送寒声。

送李生二绝句 其一原文

宋代:寇准

爱君白发无羁束,命驾常为千里游。一夜春江又回棹,当时风雨满汀洲。

辇下春望原文

宋代:寇准

独向东门凝目望,园林无处不啼莺。
乡心已似杨花乱,归路那堪野草生。
紫陌尽应趋胜地,红尘谁肯受闲名。
年来却羡沧江叟,长在湖山听浪声。

春日怀张曙原文

宋代:寇准

不见张夫子,岩花几度新。
久闲空赋命,远别更伤春。
雨艇愁天末,烟蓑隐渭滨。
应嗟年未冠,已作异乡人。

成安感秋原文

宋代:寇准

蝉噪木叶下,远客忽惊秋。
凝恨悲晚候,万绪皆如抽。
芳时同梦幻,急景如奔流。
念我何为者,年来生百忧。
贫居负胜事,壮岁伤羁游。
临民惭墨绶,垂钓思沧州。
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
胡能效时辈,靦冒随沉浮。

长安春望感怀原文

宋代:寇准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
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春初夜书原文

宋代:寇准

水国淹留岁月空,云山东云阻千重。
欲令遥夜春愁薄,须赖黄醅腊酒浓。
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
谁家几点畲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

长安春书原文

宋代:寇准

务闲公府都无事,骑吏前驱引马行。
雨霁晚街官柳色,日长春寺讲钟声。
云山已有终南秀,泉石犹思洛下清。
闻道曲江新水满,欲携歌管出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