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的诗文全集

  罗隐在唐末五代诗名籍甚,有一些精警通俗的诗句流传人口,成为经典名言。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也动人”等等。又如讽刺小诗《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他的咏史诗《西施》一首也写得比较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第一句多少有一些宿命论的意味,但他反对把吴王夫差的亡国归罪于西施,的确是对传统成见的有力翻案。许多人喜欢他的《赠妓云英》一诗。《唐才子传》中有一段故事,原文如下: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才高,云英色艺兼美,如何是不如人呢?只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吧?每次读此诗都会感动,可能是遭遇与他们也相似吧。明代屠中孚说:“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刻罗江东集序》)

  传说,地仙罗隐是“真龙天子”。玉皇大帝怕他当了皇帝,会捣乱乾坤,就派天兵天将换了罗隐的仙骨。当时罗隐咬紧牙关,浑身的仙骨都被换掉了,只有牙床骨没换得去,虽做不成皇帝,却留下了一张“圣贤嘴”。说来也怪,罗隐说什么就灵验什么,大家既想讨他说好话,又怕惹他讲坏话。关于罗隐的神奇故事,水地民间流传不少。

罗隐堵河

  玉林有条南流江,北流有条北流江,据说从前是同一条大河的。后来为什么又分成两条江呢?提起这南 北流向的二条江来,跟罗隐大有关系呢!

  罗隐从广东来到广西,见一条滔滔不绝的大河,像条凶猛的蛟龙,从大容山顶向南海流去。河床很高,每逢大雨河水上涨,常淹没两岸田园,冲毁村庄;若遇天旱,河水低落,又很难把水汲上来浇灌庄稼。因此,沿河一带的百姓生活困苦,向来厌恶这条大河。罗隐了解到百姓这一疾苦,决心把大河堵截起来,改变它的流向,让两岸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罗隐向山神要一座石山,挑过来连夜赶路,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走了七七四十九里路,过了八八六十四个弯,终于来到大河将要入海的地方。他试探着把石山往河里一堵,觉得河水的来势凶猛,难以改变流向。于是又提起山挑着往回走,想拣个合适的地方再堵截起来。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喔喔喔”的鸡啼声,罗隐急忙将石山往河湾一塞,河水被堵截起来了,溢起来的一股继续向南流去,另一股却转往北流去了。从那时候起,这大河便分成了南流和北流的两条江。水患减少了,沿岸百姓的生活也从此一天天好起来。

罗隐的诗文

送霅川郑员外原文

唐代:罗隐

明时塞诏列分麾,东拥朱轮出帝畿。铜虎贵提天子印,
银鱼荣傍老莱衣。歌听茗坞春山暖,诗咏蘋洲暮鸟飞。
知有掖垣南步在,可能须待政成归。

秋日禅智寺见裴郎中题名寄韦瞻原文

唐代:罗隐

野寺疏钟万木秋,偶寻题处认名侯。官离南郡应闲暇,
地胜东山想驻留。百醆浓醪成别梦,两行垂露浣羁愁。
心知只有韦公在,更对真踪话旧游。

移住别友原文

唐代:罗隐

自到西川住,惟君别有情。常逢对门远,又隔一重城。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原文

唐代:罗隐

凤里前年别望郎,丁宁唯恐滞吴乡。劝疏杯酒知妨事,
乞与书题作裹粮。苹鹿未能移海曲,县花寻已落河阳。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覆遗踪泪万行。

四皓庙原文

唐代:罗隐

汉惠秦皇事已闻,庙前高木眼前云。
楚王谩费闲心力,六里青山尽属君。

病骢马原文

唐代: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自经梅雨长垂耳,
乍食菰浆欲折腰。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夜半雄声心尚壮,
日中高卧尾还摇。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青山庙(子胥庙)原文

唐代:罗隐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霸主两亡时亦异,不知魂魄更无归。

杜陵秋思原文

唐代:罗隐

南望商於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只闻斥逐张公子,
不觉悲同楚大夫。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
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清波寄五湖。

罗敷水原文

唐代:罗隐

雉声角角野田春,试驻征车问水滨。
数树枯桑虽不语,思量应合识秦人。

丁亥岁作(中元甲子)原文

唐代:罗隐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早知世事长如此,
自是孤寒不合来。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