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宜中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宰相。初为太学生员,与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主政期间,南宋有过英勇抵抗。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损失过半。战后,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则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 ►的诗文全集
就在陈宜中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时,南宋局势却每况愈下。此时元世祖忽必烈“仁明英睿”,在即位之前便“思有大为于天下”,他把一批汉族地主、官员及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汉法治汉地。在宋、蒙战争中,蒙军虽占优势,但到宋度宗时南宋王朝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可惜的是南宋朝廷此时没有抓住机遇重新振作起来,宋度宗赵禥软弱无能,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处理政事完全依靠丞相贾似道,而权倾朝野的贾似道却无心抗战,只顾玩乐。他在葛岭湖山建楼台亭榭,贮珍藏宝、蓄娼纳妾,声色犬马,无所不为。
德祐元年(1275年)三月, 殿前指挥使韩震提议迁都,陈宜中将其骗到自己家中杀害; 陈宜中胆小怕事,在和与战之间摇摆不定。七月,宋军兵败焦山。太学生刘九皋等伏阶上书陈列陈宜中过失数十条。陈宜中知道后,弃职而去。九月, 后由其母亲说服回朝,任右丞相。
晚年事迹
德祐元年十二月,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伯颜不肯,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伯颜也不答应。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至臬亭山。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谢太后派大臣杨应奎向元军献上降表和传国玉玺,元朝要求与宰相会谈,陈宜中当夜撤离临安,逃往温州,漂泊在海上。 宋室二王和杨淑妃、杨亮节、宋理宗驸马都尉、谢道清的侄儿杨镇、赵宋皇室人员赵与择、陆秀夫(在婺州即今浙江金华跟上二王逃跑队伍)到达温州后, 陈宜中等拥立益、广二王为都督天下兵马正、副元帅。 前往福州建立流亡政府后,又 拥立益王赵昰即位,是为宋端宗。 陈宜中主持南宋流亡政府全面工作,陆秀夫、曾渊子、杨亮节、赵与择、杨镇等文臣辅助陈宜中,文天祥则由于和陈宜中、张世杰意见不合,赴南剑州独立开督府牵制蒙元。景炎元年(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逼福建,知福州府王刚中投降。陈宜中与张世杰将端宗护送到广东沿海一带。
南宋灭亡之时,他曾去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过吴川极浦亭,曾赋诗明志: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
有路可通外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
淡去起处潮细长,夜月高时人入眠。
异人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园。
希望可以向占城借兵抗元。 后来到元朝占领占城,陈宜中败走至遥国(暹罗),并于当地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