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陈衡恪

陈衡恪

陈衡恪(1876.3.12—1923.9.17),又名陈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从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张謇之邀,至通州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1913年又赴长沙第一师范任课,后至北京任编审员之职。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教授。1923年9月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 ►的诗文全集

人物生平

  1876年(清光绪二年 丙子)1岁,3月12日生于湖南省凤凰县。乳名师曾,名衡恪,后以字行,号朽道人,又号槐堂。祖父陈宝箴" href="http://www.youmowan.cn/shiren/12272.html">陈宝箴,清末维新派著名人物,官至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父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清进士,官至吏部主事,著名诗人。

  1880年(清光绪六年 庚辰)5岁

  祖父陈宝箴迁官,全家由湖南长沙迁至河南河北道。生母罗氏病逝。

  1883年(清光绪九年 癸未)8岁

  全家随陈宝箴迁官至杭州。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丙戌)11岁

  陈宝箴罢官,全家复居长沙。随尹和伯(金阳)入门学画。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甲午)19岁

  陈宝箴任湖北布政使,迁居武昌。从周大烈、范仲霖习诗文、法书。冬,与范肯堂之女成亲。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20岁

  长子封可生。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23岁

  戊戌变法失败,陈宝箴、陈三立被革职。陈三立携家定居南京。陈师曾考取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26岁

  转至上海法国教会学校学习外语。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27岁

  与二弟寅恪同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后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博物学。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35岁

  归国。先就职于江西教育厅,不久转赴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任教。从吴昌硕学画。

  1912年(民国元年 壬子)37岁

  翻译《欧西画界最近之状况》。

  1913年(民国二年 癸丑)38岁

  应聘于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同年秋赴北京任教育部编审,兼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博物教员。

  1916年(民国五年 丙辰)41岁

  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专修科国画教员。

  1917年(民国六年 丁巳)42岁

  结识齐白石。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43岁

  应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导师。

  1919年(民国八年 己未)44岁

  在北京的多所美术专门学校任国画教授。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45岁

  与周肇祥等发起“中国画学研究会”。在《绘画杂志》发表《清代山水画之派别》、《清代花卉画之派别》、《中国人物画之变迁》等文。《陈朽画册》出版。

  1921年(民国十年 辛酉)46岁

  发表《文人画之价值》。《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出版。

  1922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47岁

  应日本画家之邀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

  1923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48岁

  9月17日,病逝于南京。

陈衡恪的诗文

西河 题秦淮泛月图原文

近代:陈衡恪

秋乍霁。凉飙划破云翳。閒邀夜色赏秦淮,淡蟾在水。

六桥不隔柳苍苍,烟光摇荡眉际。

画楼外,重徙倚。绿漪两桨须记。兴亡漫说六朝山,燕还旧垒。

帝城客去晚潮回,华年空叹弹指。

软尘聚首似梦寐。莽东西、琴剑千里。见了若添离思,向飞萤、岸曲停杯。

相对收拾余欢,笙歌里。

看花回 赋兰 用片玉韵原文

近代:陈衡恪

翠丛先放春早,暮景呈洁。被酒乍开倦眼,对扫黛文君,还慰愁结。

芳襟自远,细浴东风泉底滑。银屏酒、静理琴丝,葱尖会意已清绝。

何事更、移樽向月。叹荏苒、几经时节。采采不堪满把,觉空谷烟痕,欲沁华发。

低徊故国,路阻幽篁犹待折。看青娥、未全老,讵忍轻抛别。

鬲溪梅令 题红荷原文

近代:陈衡恪

娉婷何处寄芳悰。忆前踪。楼台一桁水溶溶。酒阑花笑风。

袜罗冰洁舞衣红。忒玲珑。蓦然回首晚烟中。箫心横碧虹。

采桑子 题画竹原文

近代:陈衡恪

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瘦影啼猿。不似萧郎十五竿。

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眼底江南。萧飒西风送暮寒。

菩萨蛮 十月十八日集杜少陵句原文

近代:陈衡恪

苍苔渴酒林中静。佳人拾翠春相问。老去愿春迟。梳头满面丝。

感时花溅泪。晚署华堂醉。去住损春心。孤城隐雾深。

一萼红 题背面侍女画原文

近代:陈衡恪

晚凉天。尚未疏团扇,纤手弄冰纨。香汗微收,松鬘不整,久坐还听鸣蝉。

淡霞晕红酥臂玉,似罢浴、初试荡罗便。细数苔纹,暗熏花气,尽意留连。

借问谁家庭院,但芭蕉三两,不见阑干。莫是蓝桥,休疑姑射,云路别下婵娟。

甚背面、娇羞体态,也轻移、环佩在人间。画笔端相片时,幽愫难传。

自度曲·题红梅原文

近代:陈衡恪

红云薄。前村约。春在阑干角。何处笛声和梦觉。峭寒珠错落。

解连环 为公湛画水仙并题 用清真韵原文

近代:陈衡恪

素根聊托。怅溹洄别浦,寸心绵邈。试睡起、慵展晶奁,但颦惹月寒,梦移春薄。

画桨来迟,正孤守、一窗幽索。定冰姿恨隔,不共丽人,细评花药。

湘皋近来自若。想轻裳暗掣,香送天角。甚乱云、渐阻相思,忍付与瑶环,怨情閒却。

净洗铅痕,稳伴取、烟条珠萼。怕荒汀、夜风似剪,点波泪落。

清平乐·题山水花卉册页第六原文

近代:陈衡恪

春山自晓。露浥无人到。一径苔深香缥缈。惟有数声啼鸟。

千年流水泠泠。清风写入瑶琴。惆怅湘灵梦远,天涯未佩留簪。

好事近 题清供图原文

近代:陈衡恪

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

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