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道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的诗文全集
天福元年(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唐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授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0-11] 天福二年(93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遣使到汴梁,为晋高祖加徽号。晋高祖也为耶律德光献徽号,并遣冯道为使,出使契丹。
天福四年(939年),冯道自契丹归国。晋高祖废除枢密使,将枢密院职权划归中书省,将政务都委托给冯道,加授他为司徒、兼侍中,进封鲁国公。冯道曾上表高祖,请求退隐。晋高祖也不看表,便让侄子石重贵前去探视,对他道:“您明日若不上朝,朕就亲自来请。”冯道无奈,只得继续任职。当时晋高祖对冯道的恩宠礼遇,满朝无人能及。
辗转归汉
天福七年(942年),晋高祖病重。他在冯道独自侍疾时,命幼子石重睿叩拜冯道,并让宦官将石重睿抱到冯道怀中,希望冯道能辅佐石重睿即位。高祖病逝后,冯道却与景延广商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出帝继位后,加授冯道为太尉,进封燕国公。
开运元年(944年),朝臣中有人在晋出帝面前离间道:“冯道只能做和平时期的宰相,不能靠他度过艰难时期,就像参禅的僧人用不上鹰犬一样!”出帝遂授冯道为匡国军节度使,让他出镇同州。后来,冯道又移镇南阳,改任威胜军节度使,加授中书令。
天福十二年(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晋都汴梁,灭亡后晋。冯道前去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问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冯道答道:“此时的百姓,佛祖再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救得了。”此后中原百姓能不受侵害,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庇护的结果。二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是为后汉高祖。
同年四月,耶律德光北归契丹,命冯道等后晋降臣随行。不料,耶律德光途中病逝于栾城杀胡林,永康王耶律阮接掌兵马,返回契丹争夺皇位,冯道等人都被留在镇州。八月,汉军收复镇州,驱逐契丹守将嘉里。冯道与同僚四处安抚,采取适宜措施处理各类事务,使人各安其所。九月,冯道自镇州入朝,归附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