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枕簟生凉夜漏余,梦中忧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白浪寄诗。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知。

  清冷的秋夜,两人隔墙同听雨打梧桐的声音,但咫尺天涯,有情人只能在梦中相会,醒来时只有空闺寂寂,孤灯相伴。此时见到晁采言愁之诗,文茂更深生怜爱之心,挥笔饱醮深情,写下一诗,为两人的未来,钩勒出一幅幸福甜密的幻景:

  忽见西风起洞房,卢家何处郁金香;

  文君未奔先成渴,颛顼初逢亦自伤。

  怀梦欲寻愁落叶,忘忧将种恐飞霜;

  唯应分付青天日,共听床头更漏长。

  若能得到双方家长的赞同,两人共结连理,前景自然美好。只是儿女之事,两个少年人都羞于向父母启齿。他们所接受的礼教都认为,婚姻应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订终身是大逆不道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他们一时难以冲破。顾虑重重,美梦难以立刻成真,画饼充饥终归无用。日日夜夜的刻骨相思紧紧包围着少男少女,满怀的幽情无计排遣。只见她日益消瘦萎顿,原本瘦削的腰肢,已不盈一握,就象一条能随风摇荡的弱柳。

晁采《子夜歌》

  寒夜漫漫,孤枕难眠,更残漏静,忧思不绝,乃漫吟着长诗“子夜歌”:唐女晁采《子夜歌》:侬既剪云鬓,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枕啼终夕;

  郎不信依时,但看枕上迹。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持寄郎,聊当携手行。

  绣房拟会郎,西窗日离离;

  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佛门;

  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眠;

  晓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憔悴音,令人不可睹;

  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

  郎欲系侬心,依思著郎体。

  晁采信口吟唱着“子夜歌”,聊以藉慰自己的相思情怀。她心想:不知此诗为何人所作,词意竟与自己的情况不谋而合,天下为情所苦的人原是那么的相通啊!唱着唱着,不禁泪珠满腮,相思之苦借泪水聊作无奈的宣泄。

晁采的诗文

春日送夫之长安原文

唐代:晁采

思君远别妾心愁,踏翠江边送画舟。
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向西流。

寄文茂原文

唐代:晁采

花笺制叶寄郎边,的的寻鱼为妾传。
并蒂已看灵鹊报,倩郎早觅买花船。

雨中忆夫原文

唐代:晁采

窗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离别,忘忧总对岂忘忧。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子夜歌十八首 其五原文

唐代:晁采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子夜歌十八首原文

唐代:晁采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夜夜不成寐,拥被啼终夕。郎不信侬时,但看枕上迹。
何时得成匹,离恨不复牵。金针刺菡萏,夜夜得见莲。
相逢逐凉候,黄花忽复香。颦眉腊月露,愁杀未成霜。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寄语闺中娘,颜色不常好。含笑对棘实,欢娱须是枣。
良会终有时,劝郎莫得怒。姜蘖畏春蚕,要绵须辛苦。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
信使无虚日,玉酝寄盈觥。一年一日雨,底事太多晴。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相思百馀日,相见苦无期。褰裳摘藕花,要莲敢恨池。
金盆盥素手,焚香诵普门。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
花池多芳水,玉杯挹赠郎。避人藏袖里,湿却素罗裳。
感郎金针赠,欲报物俱轻。一双连素缕,与郎聊定情。
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早起遣问郎,昨宵何以过。
得郎日嗣音,令人不可睹。熊胆磨作墨,书来字字苦。
轻巾手自制,颜色烂含桃。先怀侬袖里,然后约郎腰。
侬赠绿丝衣,郎遗玉钩子。即欲系侬心,侬思著郎体。

秋日再寄原文

唐代:晁采

珍簟生凉夜漏馀,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
面见无由浪寄书。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

子夜歌十八首 其十原文

唐代:晁采

绣房拟会郎,四窗日离离。手自施屏障,恐有女伴窥。

子夜歌十八首 其八原文

唐代:晁采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中山如有酒,敢借千金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