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赵扩

赵扩

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宋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是为“庆元党禁”。嘉泰四年(1204年),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削去秦桧封爵,打击了投降派。嘉定十七年(1224年)9月18日宁宗驾崩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葬会稽永茂陵。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上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的诗文全集

  宋宁宗病死后,史弥远和杨皇后召赵昀入宫,在宋宁宗灵柩前即皇位,并由杨皇后垂帘一同听政。赵竑在愕然之中,见到了新皇帝登基,百官朝拜。赵竑认为当皇帝的应该是自己,因此不肯朝拜,结果被别人强摁着头下拜。赵竑被封为济阳郡王,后来又被封为济王,出居湖州。

晚年生活

  晚年的宁宗很少去妃嫔处,由于身体原因,他开始迷上道教修炼术。

  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史弥远乘宁宗病危,矫诏立贵诚为皇子,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

  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宋宁宗病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在位30年,享年57岁。(《宋史》并没有明确记载宁宗去世是身患何病。而据《东南纪闻》记载:宁宗病危时,史弥远进献金丹百余粒,宁宗服用后不久即去世。由此可见史弥远毒害宁宗的嫌疑之大。)

  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上谥号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三月,葬于会稽永茂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宝山)。宝庆三年(1227年)九月,加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重视台谏

  虽然宁宗对政事少有自己的主见,但他对台谏的意见却是十分重视。宋代的台谏官有纠正帝王为政疏失、弹劾百官的权力,他们的议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的公众舆论,历代宋帝都非常重视台谏奏议。宁宗严格遵循祖宗之法,曾对人说:“台谏者,公论自出,心尝畏之。”殊不知,台谏的公正性是建立在帝王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之上的,只有正直的士大夫入选台谏,才能使台谏发挥正常、良好的作用,而宁宗却缺乏辨别人才的能力,居心叵测之辈因而可以大肆引荐党羽进入台谏,控制言路。宁宗一味认定台谏之议代表公论,不可不听,至于台谏官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却不闻不问。结果,原本受到士大夫尊敬和向往的台谏职位上,充斥着败类,他们打击异己、讨好权臣,是权臣用以控制宁宗的又一有效工具。

  更化措施

  韩侂胄死后,宋宁宗声称要革除韩侂胄的弊政,为赵宋基业“作家活”。史家把嘉定初年的政治举措称之为“嘉定更化“。“首开言路,以来忠谠”是宁宗更化的第一个措施,他再次表现出“人所难言,朕皆乐听”的诚意,但也只是听听而已。改正韩侂胄专政时期的国史记载,也是更化内容之一。

赵扩的诗文

浣溪沙(看杏花)原文

宋代:赵扩

花似醺容上玉肌。方论时事却嫔妃。芳阴人醉漏声迟。
珠箔半钩风乍暖,雕梁新语燕初飞。斜阳犹送水精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