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丁谓

丁谓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的诗文全集

  不动兵刃、安抚边民

  淳化年间(990-994年),峡路一带少数民族因不堪压迫,在边境地区纠众反抗,丁谓奉命前往处置。他以安抚团结为上,不动兵刃,妥善稳定了局势,得到朝廷赞赏。川陕地区王均起兵叛乱,朝廷调集士兵抵御,结果转身为寇。这些人熟悉山川道路,攻占州县,掠夺男女,与官府为敌。丁谓奉命处置,他一到即命罢兵,冒险入溪洞会见其首领,晓谕朝廷安抚之意,并宣称带有皇帝诏书,一律赦免不杀;赠以锦袍、银帛,使他们感激涕零,纷纷表示愿意世代奉贡朝廷,并将誓言刻录石柱竖在边境上,西南地区从此得以安宁。丁谓采用以盐换粮的办法,解决夔、万诸州军饷之弊,同时也减轻了边民长途解送皇粮的劳苦。他又奏准黔南边民养的马,可以到市场上自由交换。他曾亲自规划经营建筑夔州城寨,以增强边防。宋真宗曾问丁谓,如何才能使边防久远安宁,少数民族不敢为非。丁谓回答说:“只要朝廷所派的官,不邀功生事,以安静为胜,就能安宁无事。”

  巧渡黄河、机智退敌

  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发生战争。北方契丹的铁骑南下,民心惊惶,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每天要有几千人避难渡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时渡民过河。丁谓奉命处置,采取果断措施,急忙从监狱中取出死囚数人,假冒船夫,斩首于河上。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不敢胡来,丁谓于是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3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声音百里外都能听到。契丹人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从此“境内晏然”。

  治理水利、一举多得 

  天禧元年(1018年),丁谓任升州(今南京)知州时,城北后湖因多年得不到治理,变成了旱湖,前任将湖底佃租给百姓,共有76顷,纳500余贯税赋。丁谓到任后,经过调查发现了诸多不妥,上疏请减免这部分税赋,并请求派部队组织开挖治理,退田还湖,蓄水种菱植莲养鱼,养活饥民,增加收入;如果遇上大旱年份则可以灌溉农田,一举数得。

丁谓的诗文

癸酉仲夏自□道□华严山主正师上人□□相遇今忽至止且云□□□□

宋代:丁谓

坏衲相过羽服迎,可怜□静□营营。我思江上忘身计,师出山中乞寺名。

振锡回还心未住,布金圆□意方平。零陵泉石三湘最,莫踏□□□□□。

鱼 其一原文

宋代:丁谓

戏叶复依蒲,登龙是去途。何烦垂翡翠,未肯畏鹈鹕。

已负吞舟大,终无涸辙虞。濠梁宁足乐,相忘在江湖。

又五言十韵原文

宋代:丁谓

叨窃逢嘉会,孤单荷曲成。
高车陪上宰,密座厕群英。
步武清华地,优游侍从荣。
勤劬期薄效,忠谨誓明诚。
方畏官箴失,俄惊宠命行。
冒恩心易感,恋圣意难平。
未副宵衣念,宁安昼锦情。
摇摇千里棹,眷眷九重城。
茜旆辉登路,琼章耀去程。
子牟牵望处,金阙玉为京。

赠方江二君原文

宋代:丁谓

偶向严堂吊子陵,布衣携手远相迎。
乍亲冠盖谈谐少,久住林泉骨自清。
正好辛勤缘齿少,最难遭遇是时平。
李频乡党玄英裔,皆合工诗取盛名。

印原文

宋代:丁谓

示信流千古,颁荣遍万方。
帝缄金缕细,天印玉文长。
雀马严君政,龟蛇辨国章。
何当携枣篆,回首谢银黄。

游卧龙山原文

宋代:丁谓

日长春老职司閒,纵辔因寻负郭山。
花气半飘青霭外,泉声多在白云间。
香灯肃肃严僧事,钟梵萧萧爽客颜。
坐有诗人樽有酒,擬抛城市宿禅关。

阴狱原文

宋代:丁谓

黑水溪旁聊驻马,奈何岸上试回头。
高崖昏处是阴狱,须信人生到此休。

游东山原文

宋代:丁谓

数峰回抱隔烟林,一簇招提十里深。
只合步行寻石径,不宜呵喝入松阴。
遥分画手援毫意,暗起诗人得句心。
梅岭笙歌上高处,孤猿幽鸟减清音。

咏席原文

宋代:丁谓

著位时专绝,铺筵罄恪恭。
鲁堂曾子避,汉殿戴凭重。
黼绣矜华靡,莞茅助礼容。
轩皇膺帝锡,瑶彩映昂颙。

玉珮原文

宋代:丁谓

至宝不自献,韬藏亦英华。
余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