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
成语名称:明哲保身
成语拼音:míng zhé bǎo shēn
成语简拼:mzbs
成语意思: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成语例子: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近义词:洁身自好
反义词:同流合污
成语繁体:明哲保身
感情色彩:褒义词
常用程度:常用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哲,不能读作“zhě”。
成语辨形:哲,不能写作“者”。
成语辨析:明哲保身与“洁身自好”有别:明哲保身是保全自己;不受损害的意思;“洁身自好”是保持自己的纯洁清廉;不同流合污的意思。
英文翻译:keep out of harm by discretion
成语故事:周朝时,宣王重视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因此他的王朝得到振兴。当外族不断入侵时,周宣王派大臣仲山甫到齐地建筑城池。大臣尹吉甫写诗赞美仲山甫:“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赞扬仲山甫不辞辛劳。
成语名称:旗帜鲜明
成语拼音:qí zhì xiān míng
成语简拼:qzxm
成语意思:本指军旗耀眼,军容整齐。现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
成语名称:断发文身
成语拼音:duàn fà wén shēn
成语简拼:dfws
成语意思: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成语名称:断发纹身
成语拼音:duàn fā wén shēn
成语简拼:dfws
成语意思: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同“断发文身”。
成语出处: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成语名称:文身剪发
成语拼音:wén shēn jiǎn fā
成语简拼:wsjf
成语意思: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同“文身断发”。
成语出处:《韩诗外传》第八卷:“夫越亦周室之列封也……文身剪发而后处焉。”
成语名称:文身断发
成语拼音:wén shēn duàn fā
成语简拼:wsdf
成语意思: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成语名称:无明无夜
成语拼音:wú míng wú yè
成语简拼:wmwy
成语意思:犹言不分昼夜。
成语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所以一耽了这件的滋味,定是无明无夜,抛家失业,失魂落魄,忘飧废寝的。”
成语名称:旱涝保收
成语拼音:hàn lào bǎo shōu
成语简拼:hlbs
成语意思: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成语名称:无明火起
成语拼音:wú míng huǒ qǐ
成语简拼:wmhq
成语意思: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成语名称:无明业火
成语拼音:wú míng yè huǒ
成语简拼:wmyh
成语意思:指怒火。
成语出处:金·马钰《满庭芳·赠赵雷二先生》词:“休起无明业火,更休思,名利相干。”
成语名称:明光锃亮
成语拼音:míng guāng zèng liàng
成语简拼:mgzl
成语意思:指光亮耀眼。同“明光烁亮”。
成语出处:《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纤尘不染,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