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
成语名称:易子而食
成语拼音:yì zǐ ér shí
成语简拼:yzés
成语意思: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成语例子: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义词:析骸以爨 析骸易子
成语繁体:易子而食
感情色彩:褒义词
常用程度:常用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灾后的惨状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使臣申舟而出兵攻打宋国,围困宋国首都半年之久,并准备长久围困下去,宋国人害怕了,宋王派元帅华元只身潜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挟持子反说宋国人就是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也不投降。
成语名称:文子同升
成语拼音:wén zǐ tóng shēng
成语简拼:wzts
成语意思: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成语名称:施而不费
成语拼音:shī ér bù fèi
成语简拼:sébf
成语意思:施: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成语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史记·吴太伯世家》:“广而不宣,施而不费。”
成语名称:斗而铸锥
成语拼音:dòu ér zhù zhuī
成语简拼:dézz
成语意思: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比喻行动不及时。
成语出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
成语名称:无为而治
成语拼音:wú wéi ér zhì
成语简拼:wwéz
成语意思: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成语名称:施施而行
成语拼音:shī shī ér xíng
成语简拼:sséx
成语意思:形容走路缓慢。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成语名称:断线鹞子
成语拼音:duàn xiàn yào zǐ
成语简拼:dxyz
成语意思: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成语名称:无为而成
成语拼音:wú wéi ér chéng
成语简拼:wwéc
成语意思:指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成语名称:文无点易
成语拼音:wén wú diǎn yì
成语简拼:wwdy
成语意思:点:涂改;易:改动。形容作文一气呵成,不加改动
成语出处:《南史·谢脁传》:“时荆州信去倚待,脁执笔便成,文无点易。”
成语名称:斋居蔬食
成语拼音:zhāi jū shū shí
成语简拼:zjss
成语意思:斋居:家居,闲居;蔬食:粗食,素食。闲居在家,粗茶淡饭。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元史·刘秉忠传》:“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
成语名称:时易世变
成语拼音:shí yì shì biàn
成语简拼:sysb
成语意思: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成语出处:晋·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