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闻蛙
成语名称:晋惠闻蛙
成语拼音:jìn huì wén wā
成语简拼:jhww
成语意思:比喻愚昧寡闻。
成语出处:语出《晋书·惠帝记》:晋惠帝昏庸愚昧,尝在华林园听到蛙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乱,百姓饿死,曰:“何不食肉糜?”
成语例子:羡杀那知祸福塞翁失马,堪笑他问公私晋惠闻蛙。★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成语繁体:晉惠聞蛙
感情色彩:贬义词
常用程度:一般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愚昧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晋惠帝十分昏庸愚昧,曾经在华林园听到蛙声就问左右说:“它们这样叫是为了要官做还是别的原因。”后来天下大乱,很多百姓饿死,百官上朝时把情况报告给他,惠帝竟然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百官哭笑不得。
成语名称:方闻之士
成语拼音:fāng wén zhī shì
成语简拼:fwzs
成语意思: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成语名称:昧死以闻
成语拼音:mèi sǐ yǐ wén
成语简拼:msyw
成语意思:昧:冒。闻:使听到。冒着死罪来禀告您。表示谨慎惶恐。
成语出处:《史记·赵世家》:“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宮。昧死以闻!”
成语名称:旷古奇闻
成语拼音:kuàng gǔ qí wén
成语简拼:kgqw
成语意思:旷古:自古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未听到过的奇异事情。
成语出处:周作人《代快邮》:“五四运动以来的民气作用,有些人诧为旷古奇闻,以为国家将兴之兆。”
成语名称:昭然著闻
成语拼音:zhāo rán zhù wén
成语简拼:zrzw
成语意思: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成语名称:晋阳之甲
成语拼音:jìn yáng zhī jiǎ
成语简拼:jyzj
成语意思: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成语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成语名称:昧昧无闻
成语拼音:mèi mèi wú wén
成语简拼:mmww
成语意思: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长安夜行录》:“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成语名称:春蛙秋蝉
成语拼音:chūn wā qiū chán
成语简拼:cwqc
成语意思: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成语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成语名称:晋用楚材
成语拼音:jìn yòng chǔ cái
成语简拼:jycc
成语意思: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成语出处:严复《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成语名称:旷古未闻
成语拼音:kuàng gǔ wèi wéi
成语简拼:kgww
成语意思:旷古:自古以来。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
成语出处:《诗经·周颂·敬之》孔颖达疏:“人臣而代天子,旷世也所罕闻。”
成语名称:有闻必录
成语拼音:yǒu wén bì lù
成语简拼:ywbl
成语意思:闻:听到的;录:记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记录下来。
成语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过照着有闻必录的例儿,姑且的留资谈助。”